找到相关内容3517篇,用时9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念佛胜易》简介、缘起

    如果机和法脱离了,就成为戏论,就不能成为真实的佛法。“机”就是指众生,指我们众生千差万别的根机;“法”就是指佛法。佛法不是独立存在的,佛法是众生而存在的,有什么样的众生,就有什么样的法来相应于他,...堪忍世界”,是苦恼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佛在经中讲,是造罪造业深重的众生,是被诸佛所舍弃的众生,《悲华经》里边说“一千四佛所放舍者 ”,过去佛通通放舍了,什么放舍了呢?我们罪业太深重了。这样的众生,...

    净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773516.html
  • 略论《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

    浓血,世间的人看是一条河,而对于鱼来说却是洞穴。其次、同类的众生对于同一存在也会有不同认知。如:同人类对于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同一个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产生美、丑、喜爱、讨厌、憎恨等等不同...一切属性。以上所说的二种“真实”,都是佛教圣者所证的境界,是离语言分别的,是“离言法性”所显,而凡夫众生离开语言分别是无法想象的,是无法与众生交流沟通的。什么这样说呢?佛经云:“见诸法自相共相者,即...

    香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573526.html
  •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思想的主流是“众生有性”,其内部论争主要表现“本有”与“始有”之争。   赖永海先生指出,本有说主张佛体理极,性自天然,一切...学派的影响,对“解性”、“阿摩罗识”进行“本觉式”的理解,于是造成摄论、地论学派的佛性思想趋于相同。   佛性众生所&...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8.html
  •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启绝学于再生,施悬壶以济世。使精致的、一向不注重、或者说不擅长抽象思维和严密理论体系架构的中国佛学界所重视的唯识学,能够众生所普遍接受,并晓以“要解脱生死,就要看透我们的根本妄执。在这点上着力,...理解上的深浅、宽狭,修学上的方法之差别,以及适应众生的根机利钝、教化时机因缘之区别,而作出的不同的诠释与阐述。实际上,作为由佛陀一脉相承的佛教各宗派、学派,其义趣、目标并无根本之分歧。因此,门户之见、...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5.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信教的人和共产党人合作,在众生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所谓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对立,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前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失误。他们企图利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并...佛法无量无边无尽如虚空,悲心是诸佛法根本。能得大法故,名为大悲。”(卷第十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以于众生心平等...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
  • 《肇论》解“空”之特质

    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12) 。第一义谛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但是不借助世俗的语言、思维却又无法为人所知。语言的运用,可以是否定的,也可以是肯定的...典籍,而且在众多的典籍中,“志好元微,每以庄老心要”。(2)他特別偏爱玄微之言,而且喜欢老庄无欲无为的生命哲学,在他阅读《老子道德章》时,仍感不够尽善尽美,认为其“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
  •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遮之显,即显示一切法有其真实之性。如《大般涅槃经》说:   “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众生故,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12]   此中即示一切法之实性并非是无,而是恒常不变性、真实性、我性、主性、所依性,换言之,诸法显现无常相、无我相,但其实性...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
  •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

      别有无明。  非理作意,缘起何支﹖古时世亲,属取支摄,室利罗多  ,摄属触支。俱舍破之,佛众生,除三际愚,说十二支,  从前生今,今复生后,意别有在。老死有果,无明有因,生  死始终,此难非理,...九品。  界品叙何事耶﹖叙蕴、处、界三事,蕴等名义六事,见  、非见等二十二门,分别蕴等事。根品叙何事耶﹖叙二十二  根事,色法俱生事,心等俱起事,心所有法事,不相应行事  ,六因事,四  12页 ...

    欧阳竟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3.html
  • 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1)

    . 35  以上引文提到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前者以我执根本,修成正道、达至涅盘的障碍;后者以法执和无明根本,为了知诸法实相、达至觉悟的障碍。依引文之意,「住声闻乘」和「住独觉乘」两种种性的众生跟「住无种性」者不同,并没有烦恼障,因而可以进入涅盘;但由于他们不像「住佛种性」者,仍然有所知障,因此不能证得佛的究竟觉悟。引文把这两种种性所有的所知障,形容「毕竟」,显示作者认为这两种种性众生不能成就...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6.html
  • 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2)

    决定?说雨譬喻,令知乘别?岂天亲菩萨不解《法华》,末世凡夫深得经意?[90]  《法华经》尝以植物譬喻众生,指出生长于同一土地、受着同一雨露沾润的草木,由于种性有异,长相各各不同;小根小茎者则小枝...随业种种转,无处不受生。』以是故知,诸菩萨常同利益,随其受生,而化导之。以方便力,但众生,不随烦恼菩萨业报所系。」[130]  准此文意,既云常同利益,随其受生而化导之,既除净居,明无利益。彼自得证...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7.html